由於本人是一個收納整理控,深受「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這本書的感化良多。
覺得可以來分享一下自己搬家的整理before和after。
19歲大二離開學生宿舍開始,我的搬家經驗可以說非常多,
而學生跟出社會的搬家模式又是天差地遠,想想真的都是回憶XD
搬家那麼多次但我的整理都是從接觸麻里惠和斷捨離的觀念之後才開始掌握跟我住在一起的小物們。
話不多說進入正題。
我住的是一間約10坪的小套房(不含公設)。
一開門就是給你一個開門見灶。(之後偶然聽見風水才知道這樣不好XD)
但因為在側面也就假裝沒有開門立見了。
但一開門就真的開門見廁,也都是後來才知道不好啊哈哈哈哈。為時已晚矣。
房間一眼就可以看完,收納空間最大的是可升起的床下部分。
陽台很大~ 雖說會感覺吃掉房間的空間,但我個人不討厭啦。
衣服的收納空間就這一個衣櫃,一個人應該夠用,但兩個人真的是有點吃力。
剛搬來的時候我們的東西有這麼多.... 而且我已經斷捨離過了XD
大約的整理一番過後,變這樣:
花了一整天的時間,室友加班去,我著實有點佩服自己。
周末的時候我們在IKEA逛了四個小時,拍了101張覺得可以用的照片,再加上一些小地方去蝦皮找東西補強。
因為我本身就收納控,家裡收納物、盒子本來就多,所以這次搬家再添購的小物應該不超過1萬元。
歷時接近一個月的前後補強最新狀況是這樣:
1.開門見廁的部分用半身的布遮起來。
2.廚房小物能上牆的全部都上牆。
3.包包雜物什麼的,能往牆上就往牆上。
4.IKEA額外再買一個掛衣架,掛一些比較長的衣物和外出穿的外套。
下面的架子可以再放包包。
5.螢幕上方買一個IKEA的桌上架,增加收納空間。
下方也買了一個陽春的鐵抽屜。
衣櫥的部分,我只要看到上方有閒置空間就是會不開心XDDDD
6.太長的空閒空間買塑膠抽屜盒增加隔層,還有伸縮可拆式隔板,
下方的小盒子都是之前住別的地方的時候買的。
因為我是一個有實驗精神的人,各種牌、各種材質都喜歡買來用看看XD所以才看起來很不統一。
大致上是這樣子的,打完又想要斷捨離一番了哈哈哈。
最近要不是疫情的關係,好想再去逛IKEA找靈感RRRRRRRR